聚焦各地两会:抗霾成为焦点 推广天然气势在必行

发布者:灵通集团 发布时间:2016-02-04  浏览次数:575

02/04
2016

目前,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治理雾霾成为关注的焦点。截至1月27日,已经启幕的30个省区市两会上,所有省份的*工作报告均涉及大气污染防治内容,多地对“天更蓝”作出承诺。

各地治霾初见成效,整体有所改善

据各地*提供的数据显示,在15年各地空气质量均有所改善,整治雾霾初见成效。具体如下:

 

据上表所得:

(1)河北在2015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8.7%,提前完成国家提出的下降25%的目标

(2)天津在2015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7.1%

(3)北京2015PM2.5年均浓度80.6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开始监测以来浓度下降近10%

(4)江苏省去年PM2.5平均浓度5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20.5%;

(5)浙江省2015年设区城市空气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3%,较2013年年下降23%

(6)上海市2015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了14.5%。“十二五”期间,长三角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

(7)广东2015年全PM2.5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2013年下降25.5%,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

 

传统格局难改,治霾不易

天津人大代表王敬威说“以煤炭为基础燃料的能源格局的改变、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减排,都不会一蹴而就。我国仍处于快速发展中,PM2.5浓度能降下来很不容易。”

尽管部分地区阶段性治霾目标艰难完成,但空气总体质量还远未达到众预期。不少地区的居民还记得去年冬天经历的严重雾霾过程。“高烧从43摄氏度降到41摄氏度,成绩有,但没退烧,还是难受。治霾仍然任重道远。”一位环保专家如此形容当前的治霾形势。

2015年12月,环保部对华北22个城市(区)环保督*结果显示,“工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一些城市比较普遍,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结构问题已成为华北地区环保的瓶颈。要想治理雾霾需要突破瓶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霾之痛折射出产业转型之困。对京津冀区域而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得不到根本转变,大气污染将很难根治。

治霾成为两会重点,推广天然气势在必行

“各地两会普遍向大气污染宣战,说明在地方*层面重视治霾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释放出绿色发展的强烈信号。”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赵传峰分析说。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扬尘和加强机动车污染治理,是地方*剑指所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去年12月环保部组织专家对污染源解析发现,京津冀区域性重污染,燃煤是最大污染源。鉴于此,河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将继续实施煤电节能减排计划,年内削减煤炭消费500万吨。地处西部的陕西也明确,今年要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扩大天然气消费总量。因为天然气用量的大幅增长在陕西省治污降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省省长娄勤俭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改善环境要弃煤用气,要求以天然气替代煤炭,实施煤改气

对机动车污染实施综合治理,也被多地提上日程。河北提出,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散煤、焦化行业、露天矿山、道路车辆污染整治四大专项行动。福建将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致力推广清洁能源车辆或者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辆大力治理由于机动车辆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

天然气不仅可以取代煤炭作为发电的原料,还是可以取代石油作为车用的燃料,囊括上下游取代传统能源,而且清洁高效,低碳环保,可以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成为治理雾霾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章部分来源于新华社)

版权所有:安徽灵通集团 2021 皖ICP备16003699号 地 址:安徽省铜陵市北斗星城C2座19层 公司总机:0562-2608901 技术支持:徽洋软件
链接链接链接链接